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

從標語掃描看到的行為慣性

六月初的時候去悠識上了黃宣龍老師的《使用者研究-全面探索》課程,當中提到有五種理解使用者的途徑:
  1. 觀察使用者行為
  2. 聆聽使用者的故事與經驗
  3. 利用詢問或其他言語互動引導使用者也挖掘故事
  4. 感受使用者的情緒與心境
  5. 思考使用者的行為脈絡如何與產品連結
每一個途徑都有一些可以使用的方法,而使用這些方法就是我們回家作業的一部分。那天我抽到的題目是:觀察生活周遭的標語(Media Sweep),並尋找背後隱藏的原因。雖然不強制繳交作業,但有一天在公司發現了令人莞爾的現象,比較像是標語如何影響使用者的生活。

我現在上班的地方,是一棟26層大樓。這樣的高樓,通常都會做分流管理,所以一進一樓大廳,左邊的三台電梯是到2-15樓,右邊的三台則是15-26樓,每一台電梯門的上面都有做停留樓層標示。這樣的分流處理,在電梯的尖峰時間(上班、午休、下班時間)是不夠有效率的,所以還會做更細的分流,做法是這樣的:將原本分兩等分的分流分四等分-2-8樓、9-15樓、15-20樓、21-26樓,每一等分各分配到一台電梯,另外還有會有台電梯維持原來兩等分停留樓層的分流方法。此時警衛會將指示牌(如右圖金髮人手指的東西)拿出來引導來我們這些上班族要排哪邊的隊(所以尖峰時間大廳就會有四條人龍)。

但問題發生了,因為只有被改停留樓層的電梯才有指示牌,所以當正常運作的電梯來的時候,如果沒有警衛的引導,有時候會遇到有人不知道那是可以搭的電梯而依然停駐不前(當然啦~因為沒有指示牌誰知道)。離峰時段還有人會照尖峰時段的排隊方式。更有趣的事情是,有一次在離峰時間,我還看到有人依舊的等他平常搭的那班電梯,完全不管他眼前的電梯還很空。那時候我真的超級想問那位先生為什麼要這麼堅持的,不過這種行為好像很失禮所以只好作罷,但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電梯三台,但只取一台搭。


-----
PS: 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這樣,但如果是搭電梯,其實我不太看這種站立式的指示牌,我會下意識地看牆上的指標,所以當我第一天on board的時候,我不小心搭錯了電梯,只好爬五層樓梯才到公司。而且我大概工作滿兩個月才知道,原來尖峰時間第三台電梯還是每層都停的。

沒有留言: